吴江:精雕细描“吴风越韵”人间新天堂
“醇正江南”“鱼米之乡”40年惊天巨变生动诠释“中国梦”
改革开放40年,位于“吴头越尾”的吴江,靠着文化底蕴深厚的“吴风”和甘于卧薪尝胆的“越韵”,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过去桨声船影里的传统鱼米之乡,发展成为一座经济高度发达、社会和谐公平、生活富足便利、环境美丽乐居的现代化城区,堪称区域率先实行现代化的鲜活样本。
吴江在2018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绿色发展百强区、投资潜力百强区排名中均位列第七,在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排名中位列第九,在全国新型城镇化百强区排名中位列第十。今年上半年,吴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37.78亿元,同比增长6.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税收收入双双超过100亿元,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56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036元,增长8.4%。
作为苏州的重要板块和重要经济增长极,吴江将在新时代实现新作为,在更高坐标系中提升发展水平,为苏州推动高质量发展、勇当“两个标杆”,争做“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先行军、排头兵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驱车行驶在吴江东太湖大桥上,目光所及处碧波荡漾,太湖风光令人心旷神怡。
眼前美景正是吴江坚持不懈推进城市更新的结果。2008年前,东太湖边还是封闭经营的农场,处处是围垦和围网,沿湖近岸已接近沼泽化,吴江人紧挨太湖却难见太湖。2008年,东太湖综合整治工程一期启动实施,总投资39.8亿元,还湖8.6万亩水面。至2012年竣工之时,东太湖再现碧波美景。在此基础上推进二期工程,通过堤线调整、生态清淤、出入湖河道整治、水环境提升四大工程,筑牢净水根基,常年保持一类空气、二类水的生态环境。
吴江的城市建设,此前是沿运河两侧纵向条状南北推进。结合东太湖整治,这座城市向西挺进,打造滨湖新城——从“运河时代”大步跨入“太湖时代”。
上一轮城市发展过程中,吴江形成以小城镇为主的城镇化特色。星罗棋布的城镇体系在发挥吸纳进城农民、集聚产业等作用的同时,客观上也弱化了中心城市的整体功能,导致中心城市对资源的集聚力降低。
吴江太湖新城“横空出世”,成为吴江谋划城市功能重构的一颗“战略棋子”,肩负着引领城市发展向纵深化、宽领域、高层次转型升级的重要使命。“十二五”时期尤其是2012年以来,吴江以“撤市设区”为新契机,坚定不移推进“四五六”战略,大刀阔斧实施“1058”工程,城市更新进入“爆发期”。
自2010年启动建设以来,吴江累计投入建设资金约400亿元,目前区内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功能配套日臻完善,阔步迈入人口导入与产业导入的快速发展期。整个区域集聚资本已达1500亿元。
太湖新城将紧紧抓住融入苏州的发展机遇,通过提升城市能级,吸引更多的发展要素和优质资源由苏州中心城区向南部延伸,全力打造“21世纪苏州城市建设蕞大亮点”。
从“一镇一品”的小城镇发展格局,到沿湖、沿苏、沿沪、沿浙“四大片区”互动并进,再到如今“一核两副四中心”的城市新布局,吴江城市发展不断向纵深化、宽领域、高层次转型升级,增长能级不断提升。
一根是化纤丝,一根是光纤丝。吴江民营企业在“两根丝”上做出了国际水平,做成4个“全国500强”。9月初,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主办的2018中国企业500强高峰论坛发布了“新一轮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来自吴江的恒力集团有限公司、盛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亨通集团有限公司、通鼎集团有限公司上榜,再次彰显了吴江民营经济的强大实力。
吴江发达的民营经济,脱胎于改革开放中崛起的乡镇企业。苏南乡镇企业发轫之初,吴江大力发展“一村一品”,逐渐形成“一镇一品”。在市场洗礼中,纺织、电缆、电梯、缝纫机等越走越强,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集聚。
苏南第二波外向型经济起飞后,吴江电子信息产业飞速发展成为头部大产业;同时,随着乡镇企业进行市场化改制,吴江民营企业快速腾飞,尤其是纺织产业持续走高,走出了一条外向型经济和民营经济“双轮驱动”的发展之路。如今,电子信息、丝绸纺织两大主导产业已达千亿能级。
迎来以自主创新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第三波发展大潮,吴江产业发展又进行了新一轮深度转型。尤其是撤市设区以来,随着城市承载力的提升,吴江在产业发展上更加突出“先进制造业立区、现代服务业兴区”,从而全力改写“产业属性”,实现从制造为主的“县域经济”,加快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双轮驱动”的“城市经济”全面升级。
2013年,吴江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信息系统,建成了包括企业基本情况、用地、用能、产出、排放五大主要内容的数据平台。按照综合评价分类实施办法,将所有企业分为A、B、C、D四档。在资源配置方面,优先保障A类和B类企业,而C类和D类企业将受到限制或是禁止准入。同时,资源配置价格相应提高,以市场化手段倒逼落后产能淘汰或加快转型,有力推进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前,全区已有19219家企业进入统计范围,涉及全区工业用地超过15万亩,累计关闭不达标企业200多家,通过各种方式盘活土地存量达2万多亩。
进入经济新常态后,吴江提出大力发展智能工业,从而全面撬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造业由大到强的根本转变。从率先把智能制造明确为全区的一项根本发展战略,到以“三年滚动计划”树立智能制造先发优势,再到立志打造全省智能制造示范区。经过多年积累,吴江智能工业发展进入一个崭新阶段,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初步建立起先发优势。
改革无止境,发展无穷期。展望新时代,吴江将力争装备制造业产值和服务业增加值“双破”1000亿元,形成四大千亿级产业并驾齐驱的发展新格局。
吴江,不临江、不靠海,蕞大的天然禀赋就是湖泊。吴江现有大小湖泊300多个,其中省级保护湖泊56个,占到全省总数的40%,是名副其实的“百湖之城”。
在快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星罗棋布的河流湖泊也曾受到污染。但是吴江人及时警醒: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水环境的好坏关系到城市形象、创业和人居等诸多方面,吴江要坚定不移走好塑造江南水乡特色之路。
十多年来,吴江区共计投入各级各类资金60多亿元,先后完成东太湖综合整治工程、“三网”整治拆除工程、中小河流治理重点项目、“畅流活水”工程等一大批水环境治理项目,全区重点河流湖泊水质保持稳定趋好。
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吴江提出,工业、农业、生活三大污水要同步治理。吴江纺织印染产业发达,80%的工业污水来自喷织废水,“三水同治”的重中之重是喷水织机整治。按照“关停一批、整治一批、提升一批”思路,到2019年底,全区减少喷水织机10.2万台,中水回用率提高到100%,确保不让一滴喷织污水排放入水体。
河(湖)长制,是推进水生态环境的总抓手。吴江已结合网格化管理改革,建成河(湖)长制联动管理平台。河长巡河时发现水环境问题,只需打开手机,通过联动管理平台上传现场照片;工作人员收到信息后,立即发送给环保部门,实现迅速介入。接下来,吴江还将建设全区水生态感知网,全方位实时监测,为河(湖)长治河提供科学参考。
在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与嘉兴市秀洲区交界河道斜港的两端,分别竖立着一块“省际交界河道联合河长公示牌”,上面对交界河道的名称、起止、长度,以及两地镇、村级联合河长的姓名、职务和联系方式进行公示。
吴江跨出省际边界,携手近邻,相继与秀洲区、桐乡市、南浔区达成交界区域水环境联防联治机制,打破行政区域限制,努力推进水环境共同治理。吴江又和上海青浦区签订村级边界河湖联动机制。现在,跨省联合保护水环境已成常态,完全打破了行政区划的壁垒。
持之以恒做好水文章,彰显“水韵吴江”的迷人魅力。吴江还有七大古镇,其中同里、黎里、震泽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吴江的古镇,无论在数量还是含金量上,在江南都首屈一指;吴江境内的运河长40公里,占苏州的一半;东太湖“一级空气、二类水质”的宝贵资源和东太湖百里自然风光带是吴江蕞靓的“名片”……吴江正成为“江南水乡”的蕞佳代言。
七都镇开弦弓村紧邻太湖,一条自西向东流淌的小清河穿村而过,形状像一张拉开弦的弓。走进村子,只见家家住上楼房、通上自来水、装上抽水马桶、使上热水器、用上液化气,宽带、数字电视全覆盖,村道全部水泥硬化,90%的家庭购买了小汽车。去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达32432元,村集体收入达265万元。
80多年前,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以家乡开弦弓村为起点,写下了成名作《江村经济》。开弦弓村也因而以“江村”闻名于世,成为观察中国农村发展的一个“取景框”。上世纪80年代,费老又以家乡为原型,提出小城镇发展的“苏南模式”。此后,吴江大力推进城镇化,农民过上了“离土不离乡”的就地城镇化生活。
吴江城镇化起步早、速度快、水平高。进入新世纪,吴江推动新型城镇化,更加注重以人为本。2008年,吴江随苏州一起被列为全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地区,以此为标志,吴江进入了城乡互动的新型城镇化阶段。2012年9月,吴江撤市设区,建设“南部现代新城区、优势产业新板块、开放创新新高地、和谐乐居新家园”成为新的城市定位。吴江震泽镇、七都镇还入围“中国特色小镇”。
在此期间,吴江启动实施“乐居吴江”建设战略,全力提升百姓宜居度和幸福感。吴江重点围绕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十大领域——生态文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利用、养老设施和住房保障、老城区(镇区)老街改造、智慧城市、公共交通、公共卫生和药品安全、文化体育、教育设施、平安法治,增加重点公共产品与服务的供给。
以苏州轨道交通4号线开通为标志的“交通红利”,让吴江与主城融合得更加紧密;社会保障全面接轨苏州的消息,则让吴江百姓对城市品质提升有了深切的感受。
由于城市化发展较快,现行的“割裂式”行政管理体制难以与之匹配;百姓诉求渠道相对狭窄,且不能较快得到解决。吴江率先启动城市综合治理联动机制建设,成立省内首家社会综合治理联动指挥中心,把原24个非警务功能的政府服务号码整合成一个号码“12345”,用这个“总入口”对接百姓咨询、投诉、建议等诉求。与此同时,划定“责任田”,主动巡查发现问题,以网格化实现社会治理精细化,实现70%问题在基层网格内解决,20%问题通过上推至上级网格联动解决,不到10%问题通过执法解决。
40年来,吴江从实际出发,把以人为本的理念深深镌刻在这片发展热土上,实现城市发展更有温度,让百姓幸福更有质感,让改革开放成果人人共享。
人间天堂,大美吴江。驱车行驶在吴江东太湖大桥上,目光所及处碧波荡漾,太湖风光令人心旷神怡。2008年前,东太湖边还是封闭经营的农场,处处是围垦和围网,沿湖近岸已接近沼泽化,吴江人紧挨太湖却难见太湖。结合东太湖整治,这座城市向西挺进,打造滨湖新城— —从“运河时代”大步跨入“太湖时代” 。太湖新城将紧紧抓住融入苏州的发展机遇,通过提升城市能级,吸引更多的发展要素和优质资源由苏州中心城区向南部延伸,全力打造“ 21世纪苏州城市建设蕞大亮点” 。东太湖“一级空气、二类水质”的宝贵资源和东太湖百里自然风光带是吴江蕞靓的“名片” … …吴江正成为“江南水乡”的蕞佳代言。■图片由吴江区委宣传部提供.
闯关过坎,“昆山之路”越走越宽
精准定位“现代田园城 幸福金太仓”发展目标 高质量建设“两地两城”迈出新步伐
“童声里的中国”全国少年儿童合唱活动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举报电线
中国江苏网(江苏中江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苏ICP备07000608号
国新网许可证3212006001号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1,B2-20110153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