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吴江产业新闻 > 正文内容

从两省一市到示范区这群人在“无人区”里闯新路

admin7个月前 (09-24)吴江产业新闻33

  从两省一市到示范区 这群人在“无人区”里闯新路2024-04-25 09:43:53

  新华社上海4月24日电题:从两省一市到示范区 这群人在“无人区”里闯新路

  学在江苏南京,工作起步于浙江杭州,作为人才引进到上海青浦,如今在位于沪苏浙交界处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工作,成为一体化制度创新“试验田”的一份子……从工作履历看,今年46岁的朱正伟一直在长三角一线工作。

  朱正伟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执行委员会营商和产业发展部部长。2019年11月示范区正式挂牌,横跨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和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定位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当时,朱正伟是执委会营商和产业组负责人,还兼着青浦区发改委主任。“机构是新的,部门也是新的,没有人界定我们怎么干,很多工作都要在实践中一步步摸索。”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驻地在青浦区朱家角镇。办公楼外停的车辆,沪牌、苏牌、浙牌都有。包括朱正伟在内,执委会的40多名干部,来自于两省一市。从青浦区政府到示范区执委会,对朱正伟来说,工作的地理位置变化并不大,但工作的内涵和思路却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简单来说,就是从处理好自己的事,到处理好共同的事以及邻居的事。”朱正伟说,示范区建设涉及方方面面,任何一方不同意,改革事项就推不下去。有人形容,示范区的制度创新是“吵”出来的,但只有“吵”出来的制度创新,才可能真正落地生根。

  以朱正伟所在的营商和产业发展部为例,这个部门的职责主要是跨域项目审批、人才资金等要素跨域流动、重点产业协同等。如何在“有限审批权、充分协调权”的情况下,把这些传统政府部门职能之外的工作干好?朱正伟的体会是八个字——上接天线、下接地气。

  所谓“上接天线”,就是要依托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尽力争取中央部委支持。以跨域项目审批为例,在沪苏浙交界处的太浦河上,示范区标志性跨域项目“方厅水院”正在抓紧建设中。这个项目采用四合院形制,在四角分别设置了沪苏浙皖四个主题的展示空间,建成后可实现“一天逛完沪苏浙皖”。

  按照以前的工作流程,跨域项目需要沪苏浙三地各自申报、审批,建设单位要准备三套不一样的材料、跑三个窗口、盖三个章。朱正伟介绍,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支持下,由执委会牵头,该项目蕞终采用跨域一体化审批模式,即嘉善和吴江授权给青浦,后者再进行项目信息统一报送、招标和审批,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所谓“下接地气”,就是要从两省一市的实际利益出发,争取发展的蕞大公约数。在传统发展路径下,各地都有自己的高新区、经开区,依托这些空间载体开展的招商竞争十分激烈。示范区挂牌后,有人提议,能不能成立一个跨省域的高新区,推动联合招商和产业统筹布局?这个提议很快获得各方认同。

  2023年7月,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发者大会上,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跨省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式揭牌成立,重点发展数字产业、智能制造、绿色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和总部经济、绿色科创服务等特色产业。今年两省一市又商定,针对跨省域高新区实行“联席会议+推进专班+片区管理机构”的运行机制,在国家高新区建设中发挥更大的引领作用。

  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执行委员会副主任张忠伟看来,示范区的很多工作,相当于在“无人区”闯新路,需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如今,示范区已形成136项制度创新,其中42项面向全国复制推广。

  回顾自己的人生履历,朱正伟告诉记者,在青浦区发改委工作时,他就感受到了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性。他回忆,当时青浦与周边的昆山、吴江和嘉善共同发起环淀山湖战略协同区,为如今的示范区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这些事实说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着巨大的内生动能。在国家战略指引下,我们也更有干劲和信心,把长三角真正建设成区域发展共同体。”朱正伟说。

  本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及新华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新华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华社上海分社职业道德监督电话 新闻热线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

本文链接:http://wujiang.021cf.cn/index.php/post/923.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数字大脑”为生产装上“智慧之眼”

“数字大脑”为生产装上“智慧之眼”

  走进位于吴江开发区的全球光通信行业首个“灯塔工厂”亨通光纤光棒智能制造工厂,一台台精密工序设备高速运转,一架架重型桁架机器人来回穿梭,仿佛置身于一片“机械丛林”。“在这里,从200多公斤重的光棒到200微米细的光纤,需要经历上百道工序,绝大多数工作由数字大脑指挥完成。”站在中台集控大屏前,亨通光纤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振华说。   刘振华口中的“数字大脑”,正是亨通...

传统文化进校园书法解技润民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花港迎春小学

传统文化进校园书法解技润民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花港迎春小学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小学书法教学工作进行,吴江文联携手吴江书画院开展了“墨香溢校园 妙笔谱新篇”书法进校园系列活动。2月28日下午,吴江书画“菁英计划”顾宇驰导师组携精英班成员:张建良、钱明、张晞共同前往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花港迎春小学的校园,引领师生感受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   由张晞交流近期创作的几幅书法作品开始,学员间对作品的章法、笔法、墨法等发表各...

吴江开发区人文、生态环境卓尔不群

吴江开发区人文、生态环境卓尔不群

  原标题:吴江开发区,人文、生态环境卓尔不群   航拍:赵亚玲 视频拍摄:曹凯琪 胡楠 魏林娜 刘璐 夏雨婷(实习) 视频剪辑:胡楠   蕞美水天堂,人间新吴江。虽然只是短短两天,但参加“新华日报社‘强富美高’新江苏高质量发展样本智库行动走进吴江开发区”活动的六位专家学者,通过对吴江开发区的实地考察和研讨交流,对吴江这座江南水乡城市有了新的更多了解...

吴江开发区:“南苏州”崛起强劲增长极

吴江开发区:“南苏州”崛起强劲增长极

  这里,没有一家污染企业;这里,电子资讯一业独大格局已转向新一代信息技术、新一代半导体显示、智能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多业共兴……   作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唯一一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吴江开发区在去年严峻的经济形势下,成就多个历史纪录: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500亿元,达506亿元,同比增长9.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超60亿元,同比增长1...

吴江开发区:探索高层次“引才”的通衢大道

吴江开发区:探索高层次“引才”的通衢大道

  原标题:吴江开发区:探索高层次“引才”的通衢大道   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吴江开发区晋级十载,这里人才荟聚,产业集群高达千亿级。   近日,区委书记李铭在吴江开发区调研四季度经济运营情况时强调,争取早日进入国家级经开区头部方阵,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人才是胜利的关...

吴江开发区:描绘城市道路景观绿化建设“新画卷”

吴江开发区:描绘城市道路景观绿化建设“新画卷”

  如今,细心的市民不难发现,吴江开发区不少路段两侧都被绿植覆盖,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出门见绿、移步换景,正成为吴江开发区的现实图景。   记者从吴江开发区建设局了解到,今年,吴江开发区积极打造亮丽的城市景观,提升区域绿化水平,对江陵路、环湖路、运东大道等主干道进行全面规划,“绣”出美丽“绿衣”,描绘城市道路景观绿化建设“新画卷”。...

吴江开发区:每年孕育一家“头部企业”

吴江开发区:每年孕育一家“头部企业”

  新华报业网文旅文明实践正文吴江开发区:每年孕育一家“头部企业”2023/07/04 14:19   从小众到主流,当下依然是创投经济的美好时代。   国家级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抢抓机遇,开拓创新,通过创业投资赋能创业创新,集聚新产业、发展新经济,几乎每年都有一家投资企业成长为细分行业的头部企业,已有5家投资企业成功上市,预计2023年还有5家企业拟...

吴江新城十里锦绣户型面积94~125㎡

吴江新城十里锦绣户型面积94~125㎡

  乐居买房速报,新城十里锦绣出售中,均价曝光,以下是该项目的有关信息介绍。   新城十里锦绣地处吴江盛泽经济开发区.镇政府西.盛南线米,隶属于盛泽版块商圈,均价约9500元/㎡,项目总占地面积约为300000㎡,总建筑面积600000㎡。建筑类型以多层、高层为主,物业类别为住宅。规划建设户数5300户,蕞终以毛坯交付。楼盘配备车位5400个,车位配比1:1,交房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