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高质量发展引领全区农业现代化
吴江自2017年立下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目标,以扩规模、提质量、增效益、促共富为重点,潜心补短板、强特色、创亮点,历经5年辛勤耕耘,于2022年1月成功晋级“国家队”,成为苏州市首家,也是江苏省首个以优质粮油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园总面积84.59万亩,覆盖吴江开发区、汾湖高新区(黎里镇)、平望镇3个区镇82个行政村6.76万户农户,主导产业为水稻和油菜,总体布局为“一核一带,四区多点”。2021年,产业园实现总产值96.18亿元,其中主导产业产值63.99亿元,占产业园总产值的66.3%。
强基提质,锻造产业发展新筋骨。针对江南水网密布,粮油产业难以大规模连片发展的现实短板,吴江不断挖“潜”提“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力。通过“三治”、“三优三保”、退渔还田等措施加大水稻种植规模,产业园水稻种植面积达11.22万亩;将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助标准由1600元/亩提升至5000元/亩,产业园实现集中连片粮田高标准农田全覆盖,适度规模经营率达93.94%,综合机械化率达98.82%。同时,大力推进“吴江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实现规模和质量并驾齐驱,“吴江大米”荣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同里“富蘇”大米荣获第二届中国“好米榜”金奖。
创新引领,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以苏州大市承担国家智慧农业试点试验任务为契机,突出数字化赋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制定出台《苏州市吴江区智慧农业农村试点建设实施方案》,创新打造“1+2+N”数字农业农村云平台,积极探索“无人农场、大田托管”社会化服务新模式,推动智慧农业生产场景在大田生产、花卉园艺、流水养鱼、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领域广泛应用。其中,在同里核心区打造粮食生产“无人化农场”500亩,辐射面积10000亩,实现了无人激光平整地、无人机插+侧深施肥、无人植保(变量植保)、无人机收和可视化大田管理,入选全国智慧农业案例和首批江苏省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智能化典型基地(园区)。
三产共进,培育融合发展新动能。产业园因地制宜发展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农村电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持续擦亮“江村”乡村振兴品牌。建成集水稻种植和粮食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业企业及合作社9家,培育壮大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66家,依托金利油脂、三港配送、北厍粮油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稻米初、深加工,引导农民由“谷农”向“米农”发展;同里镇北联村以特色稻田画和菜田画成功“出圈”;建成600平方米太湖流域稻作文化展览馆,系统展示太湖流域稻作文化发展过程、面貌、地位和影响;建成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家,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3家,省级各类休闲农业精品点11家,串点成线形成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精品景点线条、江苏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万人次。
联农带农,开启共同富裕新征程。政策是市场的重要风向标。五年来,区委区政府以创建为契机,持续加大对产业园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出台各类扶持和奖励政策,推动土地、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要素集聚园区。在政策和市场的强势带动下,产业园已成为创业的天堂、就业的乐土,联农带农实力不断增强。截至目前,产业园已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47家,培育壮大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89家、产业化联合体12家、家庭农场131家,入园就业农民总人数80142人,农户与合作社或龙头企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的比重超100%。2021年产业园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38万元,高出全区平均水平31.76%。
现代农业园区是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排头兵”,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领头羊”,是农民就业增收的“动力源”。吴江区将进一步加大支持保障力度、完善招商引智机制、增强联农带农能力,推动全区现代农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脚步更铿锵、成果更丰硕、标杆更坚实,努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速度进度率先、质量水平领先、探索创新争先。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