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吴江产业新闻 > 正文内容

未来园区丨在苏州纳米城纳米如何撬动千亿产业?

admin4个月前 (01-28)吴江产业新闻61

  商务部11月发布的《支持苏州工业园区深化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的若干措施》提出,做大做强苏州纳米

  自2006年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落户苏州工业园区以来,苏州工业园区开始布局纳米产业。

  发展至今,苏州工业园区累计引进和孵化相关企业超1300家,其中上市企业16家;苏州纳米产业集群入选首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2023年实现产值1550亿元,跻身全球五大纳米产业集聚区之一。

  围绕纳米等产业发展,苏州工业园区探索出“十个一”产业培育机制,即选择一个特色产业、制定一个产业规划、组建一家国资公司、建设一个功能园区、引进一家大院大所、设立一只产业基金、成立一个服务机构、集聚一批龙头企业、搭建一批公共平台、打造一个品牌盛会。

  其中,“组建一家国资公司、建设一个功能园区”即苏州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纳米公司”)和苏州纳米城。

  从全国来看,北京怀柔、广州黄埔、深圳龙岗、苏州工业园区、上海临港等地均有布局纳米产业园区。据苏州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淑梅此前介绍,苏州纳米产业创新集群发展总体规模全国领先,约占全国的30%。

  在率先于国内将纳米技术应用产业列为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2010年,苏州工业园区成立了国资企业——纳米公司。由纳米公司开发建设、运营管理的苏州纳米城于2013年正式启用,为苏州工业园区发展纳米技术应用产业的主阵地。

  纳米公司和苏州纳米城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纳米技术应用产业面向未来,面临着难度大、投入高、回报慢的挑战,如何帮助企业由小到大?

  针对园区企业的技术科研、产品创新、产业化发展需求,在基础性平台方面,苏州纳米城先后建设了纳米加工平台、纳米测试分析平台、集成微系统封装平台等;在技术支撑与工程化方面,先后建立MEMS中试平台、纳米机电制造、光电制造、有机光电制造和光电加工设计试验中心等,以及标准与检测中心、产业投融资中心等,汇集了创新研发、工程化中试、规模生产、成果转化等多种产业功能。

  园区某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公司在初创阶段便借助园区的平台进行加工、测试,降低了成本,后来才逐渐建立了自己的产线。

  助力纳米产业发展迅速成势,还要找准具有高增长潜力和市场需求的细分赛道:纳米技术可用于电子和信息技术、材料、能源、生物医药等多个产业,其中,苏州纳米城选择发展以微纳制造、第三代半导体、纳米新材料、纳米大健康为重点的纳米技术应用产业生态圈。

  苏州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淑梅指出,发展一个产业,涉及诸多要素,不仅包括扶持政策、产业载体、项目投资等,还包括科研机构、平台配套、产业服务,以及推动产业要素聚合的发展模式。

  要素聚合方面,苏州纳米城自2010年连续14年举办中国国际纳米技术产业博览会。博览会也成为苏州纳米城招引企业的媒介,共接洽意向入驻园区企业和团队920个。

  目前,园区的纳米产业涵盖上游的设备与原材料,中游的制备、工艺、检验检测,以及下游应用,产品覆盖氮化镓、微球、磁珠、诊断试剂等门类。

  目前,苏州纳米城入驻企业已超过550家,其中敏芯股份、纳微科技、东微半导、纳芯微、润迈德5家均为上市企业。

  此外,希科半导体等6家企业入选中国潜在独角兽,胜科纳米等7家企业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宽温电子等5家企业获评中小企业,形成了创新型企业梯队发展格局。

  为推动企业“抱团”攻关,针对纳米新材料,《苏州市纳米新材料产业创新集群行动计划(2023—2025年)》鼓励纳米新材料产业龙头企业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共建创新联合体,着力推动纳米新材料从原材料、制备工艺、检验检测到应用的全产业链布局。

  2023年9月,先进微球材料开发及应用等一批创新联合体成立。先进微球材料开发及应用创新联合体通过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单位,组成微球材料研发、应用、测试、评价技术攻关团队,目标解决基础材料问题。

  引育龙头方面,《苏州市纳米新材料产业创新集群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支持重点企业瞄准产业链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实施高端并购、强强联合,加速全球产业链关键资源整合,提升集群产业发展层次。

  通过并购重组等动作,苏州纳米城的企业也在赋能传统产业。12月25日晚间,哈森股份宣布拟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上海辰磐、夏玉龙持有的苏州辰瓴光学100%股权。

  苏州辰瓴光学2022年成立于苏州纳米城,是以自主研发的工业软件平台及视觉检测系统为核心的智慧工厂解决方案提供商。通过收购辰瓴光学,将开拓智能制造产线的研发、设计、装配和销售,智能检测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

本文链接:http://wujiang.021cf.cn/index.php/post/5498.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河套”深港科创正加速!389平方公里小地点寄托大希望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河套”深港科创正加速!389平方公里小地点寄托大希望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河套”深港科创正加速!3.89平方公里小地点寄托大希望   作者:王丹阳、刘嘉文、梁喻、王绮静   发表时间:2023-02-23 14:01   作者:王丹阳、刘嘉文、梁喻、王绮静   一个占地面积仅3.89平方公里的小地点寄托着怎样的大希望?在粤港澳大湾区唯一定位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特色...

吴江科技人才公寓:一个“有温度”国际型科创园区

吴江科技人才公寓:一个“有温度”国际型科创园区

  近日,区委常委、吴江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王牟带队调研吴江科技人才公寓项目。吴江开发区党政办公室主任陈若峰、科技局局长潘宏亮等参加调研。   【概要描述】近日,区委常委、吴江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王牟带队调研吴江科技人才公寓项目。吴江开发区党政办公室主任陈若峰、科技局局长潘宏亮等参加调研。   近日,区委常委、吴江开发区党工委...

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张伟华调研科创园

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张伟华调研科创园

  原标题: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 管委会副主任张伟华调研科创园   今天上午,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张伟华来到吴江科技创业园,调研开发区科技企业发展情况,并听取了开发区科技局工作汇报。   吴江开发区科技局局长朱钰芯陪同参观了吴江科技创业园规划展示厅,并详细介绍了科创园的产业规划、科技政策、企业培育等情况。...

宿迁来苏州举办联动发展推介会共建园区联合招商探新路

宿迁来苏州举办联动发展推介会共建园区联合招商探新路

  交汇点讯8月18日,2023苏州宿迁“1+5”共建园区联动进展推介会暨首届创新创业大赛在苏州举行。会上,苏州“1+5”与宿迁“1+5”共建园区签订联合招商框架协议,协议总投资134.5亿元的15个工业项目同期签约。   “1+5”共建园区是苏州宿迁挂钩合作的重要项目,包括苏州宿迁工业园区、昆沭高新技术产业园、常熟泗洪工业园区、吴江泗阳工业园区、...

展现花港湾科创商务区新蓝图吴江开发区扎实推进16个重点项目建设

展现花港湾科创商务区新蓝图吴江开发区扎实推进16个重点项目建设

  苏报讯(驻吴江区首席记者 王英 见习记者 朱亚蕾 通讯员 仇梦影)昨天,吴江开发区召开推进“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动员会暨新春表彰和作风建设大会,鼓励号召吴江开发区上下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充足的干劲,奋力建设更高水平国家级开发区。会上,一批“吴江开发区纳税十强企业”“吴江开发区亩均税收十强企业”“吴江开发区稳产达产突出贡献十强企业”等受到表彰。...

强强联手!苏州湾新基地

强强联手!苏州湾新基地

  ,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加速推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发展实力已居于长三角区域内数一数二的位置。   作为工业产值全国头部的制造业大市,苏州已喊出了“工业互联网看苏州”的响亮口号。而积极探索并推行“智改数转”的吴江,已成为“工业互联网看苏州”的先行“样板区”。   其中,吴江太湖新城作为环太湖科创圈、吴淞江科创带...

怀柔将打造全国首个国家级高端科学仪器领域示范区

怀柔将打造全国首个国家级高端科学仪器领域示范区

  5月18日,记者从第十六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获悉,怀柔区高端科学仪器和传感器产业取得快速发展,目前已落地仪器和传感器相关企业286家,正全力申报全国首个国家级高端科学仪器领域示范区。   记者了解到,怀柔科学城是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目前布局了40余个大科学装置和科教设施,已成为全球大科学装置蕞密集的区域之一,为发展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提供...

打造“产业投资、科创孵化、资产经营、园区开发”四大业务板块武汉经开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揭牌

打造“产业投资、科创孵化、资产经营、园区开发”四大业务板块武汉经开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揭牌

  武汉经开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揭牌   3月23日,武汉经开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揭牌。这是武汉经开区工委、管委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全国两会精神,加快发展新能源和智能网联下一代汽车产业,建设万亿级汽车产业创新走廊,着力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推动产城融合,奋力“追转超”,建设全国一流开发区的重要举措之一。   新组建的武汉经开产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