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集聚企业超2000家!园区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产业阔步向前
近日,苏州工业园区科技领军人才企业——苏州盛迪亚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夫那奇珠单抗注射液(安达静®)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用于治疗适合接受系统治疗或光疗的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成人患者。
这是中国首个获批的本土自主研发重组抗IL-17A人源化单克隆抗体,也是今年苏州市获批的第2款1类创新药,将打破同类进口药物的长期垄断局面,为银屑病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截至目前,园区已上市新药33款,其中1类创新药17款。
一直以来,园区重点培育发展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产业,加速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目前,园区生物医药类顶尖人才数占全国同类人才的比重达25%以上,现已集聚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企业超2000家,2023年产值达1523亿元,获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发布的全国200多个生物医药产业园中,园区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头部方阵,其中产业竞争力位居全国头部。
开发建设30年,园区始终把谋创新、抓创新作为战略任务,通过构建要素集聚、开放协同、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推动“四链”深度融合,持续激发创新发展动能。自2006年布局生物医药产业以来,园区聚焦新药研发、高端医疗器械、大健康等重点领域,现已集聚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企业超2000家。
园区坚持把人才作为蕞强驱动,抢抓海外人才回流机遇,紧扣生物医药产业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面向全球引贤聚才。
2007年,在全省率先启动“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工程”并持续迭代升级,近年来依托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吸引一批生物医药领域高层次人才团队落地园区。
与牛津大学、西交利物浦等中外名校深化战略合作,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示范发展。设立海外创新中心,与冷泉港、新加坡科研局等建立稳定合作关系,打造“国外孵化、国内加速”的人才团队引进模式。
目前,园区以顶尖人才团队带动的各级各类生物医药创新人才的总量已超过6万人,并呈现进一步加速集聚态势,形成了人才集聚和产业升级的良性互动。
围绕国家战略、科技前沿和区域发展需求,园区着力打造科创平台体系,提升创新策源能力。
重大科技平台方面,全力推动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重大疾病共性机制研究、免疫与炎症、生殖医学与子代健康等3个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字号”平台加速建设,推动中国医学科学院苏州系统所、中科苏州药物研究院等大院大所提升创新能级。
公共技术平台方面,围绕研发、中试、产业化等关键环节,打造核酸药物平台、细胞制备平台、细胞与基因治疗研发与转化平台、蛋白质生物标志物发现平台、ITBT创新平台等数十个技术支撑服务平台,实现科研设施和技术服务的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
园区依托平台支撑,瞄准核酸药物、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领域,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多项成果填补国内空白。
通过滚动实施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园区每年新引进科技招商项目超1000个,其中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产业项目超300个。
组建苏州市生物医药临床研究战略联盟,主动对接上海医药临床研究中心资源,构建全链条产业发展生态。
发挥苏州自贸片区优势,深入开展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为产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经过十多年探索,园区形成了“十个一”特色培育机制,打造了优质项目纷至沓来,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集群。
股权融资方面,推动设立苏创生物医药产业基金,积极对接江苏省生物医药(苏州)产业专项母基金,推动百余家生物医药企业与国资基金公司、本土投资机构进行“一对一”深度对接,精准适配企业多元融资需求;推动园区初创企业与龙头企业开展产品管线合作。
融资方面,通过“金融顾问组团”服务机制,推动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政策性金融产品为99家生物医药领域苗圃企业发放贷款731笔、贷款总额52.92亿元。»管线交易方面,通过长三角要素交易中心等平台,鼓励企业对外授权合作、优化产品管线配置等方式,帮助企业回笼资金。
2023年园区生物医药海外授权合作事件数累计19件,占全国24%,排名全国第二,其中全国合作交易总金额超10亿美元事件中,园区企业数占比约40%,宜联生物、百图生科、和铂医药等都获得超过10亿美元的总交易额。2024年以来,阿斯利康以12亿美元收购亘喜生物,丹麦企业Genmab以18亿美元收购普方生物,园区生物医药企业屡受外资青睐。
苏ICP备10219514号-1网站标识码:3205000024
网站地图主办单位:苏州市科学技术局网站支持IPV6
地址:中国江苏省苏州市人民路979号邮编:215002电话传真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