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泽“工业上楼”新实践实现“直线式”到“垂直式”高效生产
实现了生产模式从“直线式”到“垂直式”的转变,大幅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在新发展格局和“双碳”背景下,全球原有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面临着重大调整。尤其是今年第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上提出,要坚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更是为吴江盛泽加速纺织产业转型升级,全力以赴振兴实体经济,坚定“绿色、科技、时尚”发展鼓舞了士气、指明了方向。
今年以来,在盛泽镇党委、政府的大力号召下,盛泽纺织企业积极推进自主有机更新,在现有土地资源不变的前提下,实现技术升级、设备换新、亩均税收增长,涌现出了永康达、鑫旺升、建豪棉纺、奕双新材料等一大批典型标杆,为盛泽纺企实现“工业上楼”“织机上楼”提供了示范样板。
近日,记者走进吴江建豪棉纺喷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豪棉纺”)生产车间看到,一排排高速喷气织机隆隆运转,原料、面料、辅助设备等通过电梯上下运输,整个生产过程简明高效。
建豪棉纺积极实施产业有机更新项目,投资超1亿元新建了总面积2.9万平方米的高标准厂房,并引进了72台丰田JAT910喷气织机、48台津田驹ZAX9200I喷气织机以及倍捻机、热熔贴膜机等辅助设备。项目可年产差异化混纺面料、可再生环保面料、抗菌防紫外线万米,预计可为企业增加年产值1.4亿元。
“新建厂房每层面积约7500平方米,其中一层层高7.5米,二至四层层高5米。我们充分利用每层厂房空间,除了分层布局生产设备,还为每层配置了2部货梯和1部客梯。”吴江建豪棉纺喷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建能介绍,建豪棉纺在一层安装了120台喷气织机,二至四层安装了96台倍捻机、10台热熔贴膜机等设备,打造了“从下至上”垂直立体的生产体系。
张建能告诉记者,以往织机、倍捻机、贴膜机等设备集中在一层车间,原料、面料等需要从车间一头远距离运输到另一头,各生产环节之间衔接跨度大、间隔时间长、用工人员多。
如今“垂直生产”后,各层生产环节紧密配合,通过电梯上下运输,特别是二层的织机辅房的检测、穿综扒扣等前道工序可直通一层织机车间,缩短了90%的生产距离,提升了生产效率,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在“一升一降”间大幅提高了企业效益。
借助产业有机更新,企业发展更加大有所为。目前建豪棉纺还与丰田公司和津田驹公司商谈引进60台喷气织机,预计明年11月织机到位并投产后,能为企业再增加6000万元的年产值。“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实施产业有机更新,在实现企业更好发展的同时,为盛泽丝绸纺织产业转型升级作出更多贡献。”张建能说。
在苏州市奕双新材料公司(以下简称“奕双新材料”)的二楼生产车间中,一台台自动化设备飞速运转,为数不多的几位员工有条不紊地操作着机器,整个生产过程有序、高效、清洁。
2021年开始,奕双新材料开始对原有的1.2万平方米厂房开展有机更新,把原有的老旧设备全部淘汰,更新为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纱线生产项目,同时实现“工业上楼”。
“涡流纺效率高、产量高,下游覆盖了纯棉、纯涤等重要领域,已成为引领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纺纱技术。”奕双新材料总经理周佳说,奕双新材料通过涡流纺纱机所生产的粗支纱抗起球性好,具有耐磨损、耐洗涤、不变形等特点,广泛运用于墙布、沙发布等领域,迅速赢得了国内外各大知名品牌商的青睐。
奕双新材料有机更新项目分为“两步走”,一期项目总投资5.5亿元,拆除原有的1.2万平方米的织布机厂房,新建四层标准厂房4万平方米,二期项目总投资7亿元,新建四层标准厂房5万平方米。
今年6月,奕双新材料的一期有机更新项目正式投产,全新引进的78台日本村田涡流纺纱机全部登上2、3、4层车间,并配套德国特吕茨施勒前纺设备160套,自动包装线套,设计开发了智能化管理系统,将实现年产高品质纱线亿元。
“涡流纺的蕞高车速可达到550米每分钟,是传统纺纱车速的20-30倍,产能从原来的200吨提升到了每月4000吨。”展望未来,周佳信心满满地表示,二期有机更新项目将继续引进102台日本村田涡流纺纱机,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扩大产能,年产值有望实现再度翻番,提高了企业的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推动企业从传统织造向专业纺纱领域迈进。
盛泽将坚定不移推进有机更新,积极盘活盛泽镇存量工业用地,促进产业转型、用地集约、环境优化,提高存量工业用地质效提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