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 迎考验
吴江城镇化欣欣向荣,得益于从乡镇企业起步、遍布当年各个乡镇的草根产业,但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当下,该如何认知、处置草根产业?
➤从同里古镇到震泽古镇,从黎里古镇到芦墟古镇……吴江保存着许多老街、老宅、古桥、古村落,如何做好保护性发展,防止发展性破坏,更好绘就吴江的生态画卷、凸显乡村的文化价值?
➤吴江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吸引大量外来人口,如何让外来人员留得下、住得安?
➤在吴江各个城镇,人们津津乐道本地知名企业家创业的不平凡经历,如何重振吴江的企业家精神和创业动力?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段羡菊 赵久龙 古一平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城镇化今日面临的诸多因素,与40年前费孝通发表《小城镇 大问题》时有很多不一样。
1983年末,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21.62%,随后经历加速城镇化的过程,到2022年末,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5.22%。
当年还是小市场、小生产,现在是大市场、大生产。40多年前,伴随我国推进改革开放,社会对工业品的需求开始释放,工厂生产的东西不愁卖;近年一些产品产能出现饱和,大众对产品质量提出更高要求,有些在城镇布局的产业受到挑战。
曾经创造了奇迹的吴江城镇化,正在朝向高质量发展路上迎接新的考验。
树高千尺,根在沃土。40余年来,吴江的城镇化之所以欣欣向荣,得益于从乡镇企业起步、遍布当年各个乡镇的草根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顽强生存,逐步壮大,孕育出庞大的丝绸纺织、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千亿元产业集群,并成长出恒力、盛虹、亨通等标志性企业。
纺织堪称吴江草根产业的典例,盛泽镇的纺织走出了从传统纺织向现代化工及全产业转型的“盛泽路径”。
2009年,盛泽纺织迎来老化设备淘汰、产品提档升级的转折点。不少企业家瞄着蕞前沿的纺织技术和工艺,投入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赛道。以恒力集团有限公司为代表,大力推进“机器换人”,引进数万台套先进生产设备,由“人口红利”迈入“技术红利”。进而于2010年4月踏足化工领域,到大连长兴岛建设年产440万吨PTA生产线,打通化学纺织纤维全产业链,进入工业用纤维领域。
2022年,盛泽镇全镇工业总产值840亿元,增长2.19%,工业开票销售1250亿元,增长5.4%。为何工业开票销售收入多出410亿元?记者采访得知,原来是由于盛泽纺织产业的中心地位,使之出现部分企业虽然转移到外地,但根脉仍在盛泽的情况——外溢的实际是加工厂,原料还是从盛泽的恒力、盛虹拉去,产品也还是拉回到盛泽的东方丝绸市场销售。
同时,大量小规模、低产出的草根企业仍散布于小城镇,整体产业层次仍有待提高。
正在探索的“震泽彩钢板路径”——费孝通笔下曾提到的“活动房”,初步显现一定借鉴意义。震泽一度可谓家家户户都在从事彩钢板行业,然而近年,其占地多、亩均税收低、分散经营不利于安全管理等问题日益凸显。
是“一关了之”,还是“做优做强”?震泽镇政府蕞终的选择是牵线家彩钢板企业成立赛马科技公司,建设彩钢板园区,共用标准化厂房和生产线,生产分工协作,有的做门、有的做窗、有的做型材等,销售则各自分开。
近两年,震泽镇关停并转彩钢板企业268家,企业数量减少近50%,减少占地1800多亩,占原有面积47%。一批长期在外地开票的企业实现税源回流,亩均税收增长率达78%,真正实现“增产不增地”。针对彩钢板产业的环保投诉量从2017年的77件降为2021年的2件。
“震泽彩钢板路径”初步实现了企业、政府、乡村等多方共赢,也给如何认知、处置草根产业提供了多方面启示。
据史志考证,吴江有的古镇上千年前已具雏形。
从同里古镇到震泽古镇,从黎里古镇到芦墟古镇……吴江至今保存着许多老街、老宅、古桥、古村落,体现了吴江近年对城镇文化保护的努力与成果。
同时,吴江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在苏州各县市区中位列第二。
震泽在前些年,快鸭港、石墩浜、姚家浜等3条古镇小河河道淤塞、臭不可闻。震泽镇两年实施20多项动作,查清堵截排水排污口69个,3条河因之“起死回生”,成为江苏乃至全国河道治理的成功典例。多年前,古镇核心区一条流经因援《尚书》而名的底定桥的河流被压缩约一半,一排木头撑住河岸,被占用的河面建成了停车场和人行过道。如今,这一损害古镇风貌的历史遗留问题,有望彻底纠正。
生态美好、适宜居住的乡村未来将为城镇发展吸引人流、提供环境支撑,本身也许将是特色小镇的雏形源头,必须做好保护性发展,防止发展性破坏。
震泽镇提出“轻量化”和“艺术化”操作。所谓轻量化,就是防止大拆大建,注意轻拿轻放,不用城市化的手法打造乡村,破坏乡村肌理。所谓“艺术化”,就是保护呈现“洁净、宁静、意境”的乡村底色。震泽近年引入太湖雪蚕桑文化园、苏小花田野餐吧、初莲乡邻中心、柴米多自然教育中心、五亩田民宿等项目。这些项目所使用的房子多数保留原始风貌,有的是仓库改建,有的是民房修缮,并尽量减少使用金属、玻璃等材料。
人是生产力中蕞活跃的因素。吴江是人口持续流入地。2021年6月,吴江区统计局公布,“七普”统计以2020年11月1日零时为准的全区常住人口,与2010年“六普”相比,十年共增加271143人,增长21.28%,年平均增长率为1.95%。
吴江小城镇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吸引大量外来人口,他们为吴江城镇的繁荣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近年来,为了给农民工创造更多高生产率和高收入水平就业机会,吴江重点鼓励他们参与城乡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如电工、育婴、家政、西点烘焙等适合农民工就业的技能培训和计算机操作员、互联网营销师等新职业新业态培训。2022年,开展城乡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4628人次,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3286人次。积极落实长三角区域跨省户口迁移政策。2020年、2021年、2022年三年乡村人口转城镇人口分别达11786人、15605人、9911人。
在盛泽镇,接受记者采访的吴江区河南商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众多河南人在盛泽打拼,但落户吴江不算多——一是之前落户有一定门槛,二是很多河南人家乡情怀深厚,三是不明确落户吴江会带来哪些实际便利。“总体感觉是有条件的不积极,想落户的条件不足。”
老家在河南省固始县、今年40岁,投奔舅舅来盛泽19年的孙翼飞说,他和身边朋友(包括上一辈人)基本没有落户意愿。“家乡情怀较重,舍不得家乡的土地,对当地归属感弱。”
当地方政府努力为外来人口提供公办学位等公共服务时,企业也在采取行动。在平望镇的上市公司“爱慕股份”,企业员工多来自安徽、河南、山东,女性多,不少业务成熟的女性员工因为结婚回了老家。企业很珍惜她们的业务技能,前些年曾经建立“美好生活基金”,对在平望镇、城区买房的员工给予10万元无息贷款,3~5年偿还。公司累计有100多人使用了这项基金。
有的企业趋于守成,守着一亩三分地不敢转型升级;一些工厂生产线上的员工多是中西部来的“外来人”,本地年轻人则不愿吃苦,甚至托家长说情转到“二线”谋职;有的政府职能部门和干部抓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等机遇的紧迫感还不够强,政府服务的专业化、数字化水平亟待提升……在吴江各镇走访,记者不时感受到对企业家精神和创业动力的呼唤。
2023年1月,吴江区委、区政府召开全区会议,提出吴江企业家精神为:敢为天下先、放眼世界、致富思源、百折不挠、创新致远。
吴江本土成长的知名民营工业企业,虽然在国内外布局生产,但没有一家将总部搬离吴江,被吴江人认为显示了深厚的乡土情怀。
当年乡镇企业创业的元老们,不少开始交班“二代”。吴江区政府部门多次举办“创二代”薪火传承培训班。
记者走访了位于汾湖的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这家企业创始于1993年,靠2万元贷款起家,如今发展成有5000多员工、支撑周边50多家配套企业、带动吴江电梯产业发展壮大的上市公司。
工厂一楼摆放着创始人王友林当初创业时使用的一辆黑色陈旧的二手三轮车,被坐塌的三角形皮座一部分烂了露出黄色的锈迹。在1993年创业前,他在业余时间利用这辆车为镇上商店运送啤酒。三轮车旁边的墙上写着:“从创业萌芽的那一刻起,这辆三轮车就决定了康力是一个朴实但奋进的企业,不忘本、不浮华、一路向前。”接下来引用《左传》“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后感叹告诫:“创业何其艰辛,成长弥足珍惜”。已接班的“二代”朱琳昊2015年从大学电气工程机械相关专业毕业后即到工厂工作。他坦言,“二代”不如父辈“拼”,相对比较“理性”。他说自己的榜样就是父亲。
吴江多位受访人士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是历史的创造者。吴江就是模范例子之一,当年各个镇发展产业形成“一镇一品”就是“敢首创”的重要成果。他们呼吁,吴江拥有创业的良好基因,吴江人更应传承发扬首创精神,把智慧和力量充分激发出来。□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