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大存量用地盘活力度增强吴江经济发展后劲的建议
14.7万亩的工业用地上有着1.4万家工业企业,依托良好的营商环境,未来必然会成长出一批批龙头企业、上市公司。民营企业是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所在,也是后劲所在,要想办法留住、育好。但是,近年来我区不少有潜质的企业由于各种原因离开,或者去外地再投资,其中土地资源要素配置紧张是重要因素之一。
(一)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严重不足。省自然资源厅在预分解下达国土空间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时,基于示范区发展规划要求,冻结了吴江区1.5万亩的新增建设用地空间规模指标。到2035年,吴江区建设用地须从406.3平方公里降为405平方公里,开发强度须从32.85%降为32.70%,明确要落实建设用地的负增长。对比产业相近、区位类似的萧山区近五年的工业供地出让(外部大数据监测)发现:萧山与吴江的工业企业数相近,工业用地总量相同,但5年来吴江工业用地总供地9648亩,萧山为32438亩,相差约2.3万亩,供地项目数相差1500多个。
(二)低效闲置用地情况依然存在。由于我区民营经济起步早、发展快,用地相对分散、集聚度不高,产业空间用地低效、层次偏低等问题的解决难度很大。截至2021年底,亩均税收3万元以下的低效工业企业5966家,涉及工业地块1726个、占地4.9万亩,占全区工业用地总量的33.44%,低效工业企业仍然占用着不少土地资源。
吴江区作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探索绿色创新发展新路径的重大使命。今年2月,国务院批复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明确提出了减量化发展的要求,对吴江区2035年建设用地总规模作了硬约束。多重因素叠加导致我区制造业发展陷入土地保障两难甚至多难的尴尬局面:一方面存在有企业经营不善而闲置土地的现象,此外也有信心不足而不敢再投入改造的情况;另一方面开发建设用地寸土寸金,大项目、好项目落地难,此外存量优质企业再发展也缺乏土地要素保障。
今天有投入,明天才有产出。面对当前土地要素保障中的瓶颈问题,我们要积极转变观念,一方面要完善亩均论英雄机制,科学评价大量中小企业的对经济韧劲的价值贡献和未来发展前景,另一方面要在建设用地减量化发展中主动创新举措,抓住当下经济转型的窗口期,充分尊重市场规律,依法依规推动三优三保工作,大力提升土地要素的宏观调控能力,实现空间的有效腾挪,增强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后劲。
(一)探索多方位多途径的土地盘活和土地配置形式。一是科学制定再开发方案。坚持严控增量、盘活存量,在全面掌握各低效用地的面积、建筑密度、产值税收等情况的基础上,建议采取政府收储改造开发、新项目主体改造开发、原土地使用权人自行改造等模式,依法依规、分类研究制定具体地块的再开发方案,力求实现政府与企业双赢。二是鼓励企业改造升级。对产业门类合规、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鼓励其在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通过加层、改造、利用地下空间等途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同时对加盖部分不另收土地价款,其地下面积不计算在容积率内。三是探索推行嫁接重组。由政府牵线搭桥,通过招商引资引入优质企业入园;原企业以土地厂房入股,通过投资或联合经营的方式获取收益;鼓励优质企业,收购相邻宗地整合开发;政府出一部分资金,事先约定低效用地的开发方式与利益分成,与企业合作开发。四是低效利用土地置换。政府可以用等价的工业用地或土地+部分现金的方式置换原低效工业用地(先收回土地,再按协议出让或划拨方式给予企业置换用地),也可以用特殊优惠政策引导低效企业进入工业园中园,达到退城进园的目的。五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明确开发政策,在政策范围内允许低效工业用地分割转让;对企业积极配合收回(收购)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按照不低于土地使用权市场评估价格的一定比列给予适当激励支持,更多地采用市场手段激发企业退出或再开发的积极性。
(二)建立对存量企业土地要素需求的动态感知系统。建设全区企业用地需求动态感知系统,开展企业监测和服务工作,及时掌握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企业要素需求、企业投资意向,线;整合各级助企服务员、要素部门联络员,打造问题收集、梳理、交办、督办、反馈的企业诉求办结工作闭环机制,并及时做好政策推送、兑现,实现企业要素类诉求直达政府,政府高效办理回应,以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为头部标准,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完善土地要素需求问题破解工作机制,建立专班跟踪督办机制,对本单位、本级政府解决不了的企业重难点问题,及时推动提级研判上报,争取上级支持,创新实现在全区范围内统筹解决用地需求,从而推动要素保障和问题处置的质效双提升。
(三)出台存量优质企业以数据得地的优先保障机制。吴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稳住存量优化存量,土地要素的保障不可或缺,建议参考学习温州市、萧山区等地区的先进经验,出台《存量优质企业供地管理办法》,针对专精特新、隐形冠军、拟上市等领军型高成长型企业,收集企业历年产值、亩均税收、用地需求、投资计划等综合信息,全方位保障优质企业投资中土地要素需求。建立无自有用地(厂房)先进制造业产值超亿元优质企业和5000万元以上高成长型企业的供地预评审流程,作为全区统一的预评审工作标准;建设工业用地数字化配置应用平台,自动匹配相关部门数据,通过AI评分模型,排除人为因素干扰,无需企业提交任何证明材料,对企业进行用地准入评分排名,生成企业供地序列清单,实现从靠主观评价供地到凭数据客观供地的转变,营造公平公正的土地供应环境,充分激发存量优质企业的再创业再投资激情,为吴江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后劲。
关于提升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防汛一体化的建议
关于切实解决我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痛点的建议
关于提升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防汛一体化的建议
关于加快推动吴江区低空经济产业布局的建议
关于加快开展农田综合整治 助力粮食安全的建议
关于切实提升全区安全生产工作水平的建议
关于完善我区非诉讼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建议
经济科技和农业农村委员会(84人)…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